周末看片
《西伯利亚教育》,我个人认为是个关于成长的故事。故事中的俩个小伙子,一个坚守自己族群责任、传统,一个破坏法制、传统。最后,俩人只能以追捕、执法的形式终结他们儿时玩伴、少年时挚友、青年时彼此怨恨彼此思念的恩怨情仇。故事情节很简单,当然没有《美国往事》那般史诗感,但片中让人敬畏的族群文化值得回味。另外,片中爷爷的扮演者约翰·马尔科维奇是个亮点!一个不容置疑又善于审时度势、既严厉又亲切的爷爷!我没见过我的爷爷,我真希望他就是这样的!
《西伯利亚教育》,我个人认为是个关于成长的故事。故事中的俩个小伙子,一个坚守自己族群责任、传统,一个破坏法制、传统。最后,俩人只能以追捕、执法的形式终结他们儿时玩伴、少年时挚友、青年时彼此怨恨彼此思念的恩怨情仇。故事情节很简单,当然没有《美国往事》那般史诗感,但片中让人敬畏的族群文化值得回味。另外,片中爷爷的扮演者约翰·马尔科维奇是个亮点!一个不容置疑又善于审时度势、既严厉又亲切的爷爷!我没见过我的爷爷,我真希望他就是这样的!
45岁,对女人来说意味什么?
以我诸多的体会而言,其中的关键词应该是“转变”吧。近20年的一种生活方式,现在因为臭虫的的长大和远离,都需要我转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,以及等等。从过去的的这半年时间来看,我貌似还能较快较好地适应了新生活状态。某天,我突然有个想法:如果我65岁,或者75岁,面对自己要适应新环境会是怎样的呢?还能轻松自如的应对吗? (查看全文)
2014年已经走得很远了,屡屡敲动键盘要回顾这一年,却总因为内心的翻腾又搁下。2014年,应该是需要好好记录的一年。我隐约中感觉着自己的人生在这一年拐了个弯。
周末看完了《东京物语》和《东京家族》。两部片子的剧情基本相同,讲述的是一对年迈的老夫妇与儿女之间交织的隔阂和矛盾。影片中都很好的展现了:老人从容静观,在时光流逝、亲情离散、生命消陨中,不抱怨,不企求,在温暖的底色中恍然一丝人生的凉意。平缓悠长,细碎感伤。观影过程中,我时常见到我的父母、公婆的影子,心里涌起阵阵哀伤。 (查看全文)
那天,做了个测试:你的身体和性别一致吗?一位剑桥大学的教授最新研究表明,并非所有的男性都有一个典型的"男式"大脑。差不多每五个男性中就有一个的大脑是"女式"的,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男人会 喜欢芭蕾胜过喜 欢足球。反之,每七个女人中就有一个的大脑是"男式"的:擅长数学,喜欢分析和解决 复杂的问题胜过喜欢聊天逛街。刚生下一天的婴儿,大脑就已经具有了不同于生理的独特"性别"。你的大脑性别更偏于男性还偏于女性? (查看全文)
明显感觉到臭虫在这段时间有了质的转变。哦,倒不是他的学习态度,而是他的见识和想法。把这些碎片记录下来,留作一味美食细细品味。
2014.4,清明节。
臭虫他爸回了老家,我跟臭虫吃饭时闲聊到他将来的志愿、职业。
我:你最喜欢的的专业是什么? (查看全文)
刚在楼下粉店晚餐,店家老板的小孩一边抠脚一边看电视正在播放的动画片《熊出没》。吃碗粉的功夫,看到的剧情大都的偷奸耍滑的伎俩、语调高尖的配音……心想,这么多年了,怎么还有比那**羊更不堪的动画片呢? (查看全文)
臭虫没回,他爸外出,我只好一个人午饭。这顿饭,我不仅有美味的小炒猪脚皮,还看到了平时视而不见的乐趣。
好像所有的饭馆儿老板都有个闹腾的小孩,这家也不例外。那老板忙得满头大汗步履匆忙,他家小女儿在他面前一扑腾,他就俩眼眯成了一条缝,一脸谄媚。我没见过这么露骨的谄媚,没见过这么幸福的谄媚。估计,男人只会对女儿才是真爱! (查看全文)
昨天,臭虫给我妈电话。我妈问他:你妈呢?臭虫侧脸见我正伸手夹菜,就回答:我妈正在吃香的喝辣的。 今天,我妈问我昨天吃了啥,我一时想不起就说没啥,老太太突然提高音量说:哼,你儿子说你吃香喝辣呢! (查看全文)